白鹿原公墓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要买墓 > 白鹿原人文

历史悠久而闻名的文化区——白鹿原

2021-01-29 13:45 人评论

白鹿原,古名“长寿山”、“霸上”,为中更新世纪时期流水和风等自然力经过几百万年长期作用下沉淀形成的土状堆积形黄土台原,原面平坦完整。白鹿原历史悠久,人文远古,实为一文化大原、历史名原。

 

    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原上,人们以为祥瑞,是以得名焉”。

    秦汉时期,白鹿原地处京畿,为“上林苑”一部分,相传赵高指鹿为马故事中用的鹿,就是从白鹿原上捕获。

    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割蓝田西北置芷阳县起,历史上曾先后在白鹿原建过芷阳、灞城、灞陵、南陵、北山、白鹿、宁民、万年、樊川、杜县、长安、蓝田等县。

白鹿原原高坡陡,居高临下,依山傍水,地势雄伟,灞河水环绕原脚,原上平坦开阔,是古长安东面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传说中的黄帝灭蚩尤之战遗址就在原上南边的“尤风岭”。汉景帝大将周亚夫、唐李渊女婿左亲王卫段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都曾屯兵白鹿原上。

    白鹿原在历史上曾是皇亲国戚、商贾、墨客旅游避暑憩息之胜地,唐德成元年,高祖李渊校猎于白鹿原,修筑“神尧山庄”。

    原上文物遗迹丰富,庙宇寺观众多,仅《蓝田县志》记载的就有七十多处,最著名的有清凉寺、太平寺、永福寺等,太平寺原有僧人千余众,清凉寺相传王维曾经居住,是唐太宗每年避暑之地。

    白鹿原是蓝田的文化区,又是一方革命热土。1920年白鹿原腹地孟村乡成立了约有40名进步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勉学会,他们以“宣传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为纲领,在陕西革命史上留下深深一笔。19271月成立农民代表大会,点燃了蓝田县农民协会运动的火种,19274月,由张含辉、陈子敬等宣传发动,在白鹿原郗家村成立了蓝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使蓝田地区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为革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分子。

    白鹿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南北朝时期的智胜法师就是白鹿原人,他自幼聪慧过人,誉为神童,24岁从扬州乘船经海路赴印度求法,遍游印度及烂陀寺等,并到鹿野苑学习大乘诸论及讲经说法,名闻西域佛国;唐代中叶著名的画家韩干也是白鹿原人,他特别擅长画马,官至大庙寺丞;明末闯王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便是白鹿原大王村人,他参加起义十余年,驰骋疆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封“权将军”、“汝侯”,为17世纪中叶旧中国大地上叱咤风云的一位英雄人物。还有现代为民除害、护送汪峰、令白匪闻风丧胆的原海军刘司令员赵启民;德高望重,对家乡怀有浓浓深情,官至陕西省省长的赵伯平。这些都是蓝田人特别是白鹿原人杰出的代表。

    白鹿原地理位置:

    白鹿原位于西安东南,东靠终南山东段的篑山,依偎在终南的怀抱,南临汤浴河与岱峪河汇入铲河顺原西南向北转入渭河,北依辋川灞河,三面环水。是一个土层以320米的高差直落铲、灞二河,上部覆盖100多米的黄土,中部为三趾马红土,下部为棕色沙质泥岩。是亿万年形成的风成黄土台原。南北宽约9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原面平坦,从东南向西北分布,总面积约263平方公里。海拔600780米,高出铲、灞及西安城区200-300米。年平均气温11.8度。土地肥沃、空气清新、四季分明。现行政区划有蓝田县安村乡、孟村乡、前卫镇三个乡镇,长安区炮里乡,霸桥区狄寨乡和霸陵乡。人口约20万。原面上鲸鱼沟将原面切割为南原(也叫炮里原)、北原(也叫狄寨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这块紧临大都市西安,但无都市污染的一块净土。目前白鹿原区域无大型工厂,完全是农耕区域。建设白鹿原文化城,按照现代生态平衡要求,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文化旅游全面发展,建设一个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城。设计规划建设容易,条件优越。

上一篇:鲸鱼沟的美丽传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