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公墓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落葬祭扫 > 推荐落葬日期

清明冬至大寒

2021-01-29 02:09 人评论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风俗。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是中国24个节气之一, 与“落葬”没有习俗规定的联系。冬至是个 “安身静体”的节日,冬至开始时养生的大好时机,“冬至进补,春天打虎”。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而过了大寒,大地将渐渐回春,预示着年轮的结束与开始。此时,人们一边忙着过年,同时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大寒”节气也是迁墓落葬的最佳日子,阳气渐盛,预示着后代旺盛发达、吉祥平安,名为“干燥葬”。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按照新修订的《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殡葬法规,为推进移风易俗,消除安全隐患,请在办理殡葬业务前认真阅知一下规定: 一、《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21-02-02
  • 落葬须知

    落葬须知 说明: 1. 原寿穴办理落葬、第二人落葬,还需要提供使用人的《遗体火化证明》原件; 2. 提供使用人的照片应为清晰的原版照片(生活照、证件照、底片、电子文件均可…

    21-02-01